改革开放40周年黄山林业新闻发布会实录
梦幻黄山绿更浓
——改革开放40周年黄山林业新闻发布通稿
黄山不仅是安徽省的重要林区,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面积广、资源丰、物种多、生态好”的林情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林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先行区目标,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全面建立林长制为抓手,着力深化改革,强化生态保护,培育森林资源,做大特色产业,有力促进了绿色质量提升、森林效益增强和生态文明彰显。全市有林地面积由597万亩增加到111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由2127万立方米上升到449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37%提高到82.9%,三项指标位均居全省首位。2015年11月,我市被全国绿化委、国家林业局授予 “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黄山最鲜明的标识符。
一、林长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林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把全面建立林长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结合林业大市实际,突出强化“五大体系”建设,全面推深做实林长制各项工作。一是强化组织体系,全面压实各级林长职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先后出台意见和方案,11名市级领导担任总林长和副总林长,建立健全市、区县、乡镇和村四级林长负责制,做到工作网络全覆盖。二是健全制度体系,广泛凝聚各方合力。结合“林长制制度建设年”活动,加强制度建设,细化成员单位职责,编发工作简报60余期。结合黄山实际,专门出台林长巡查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和跨区域问题,全力保护森林资源。三是打造行动体系,细化实化林长制改革。聚焦“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制定保护黄山松、林业增绿增效、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资源管理提升、添景添彩示范推广、林业脱贫攻坚、古树名木保护“七大行动”方案,确保林长制工作落地到位。四是完善保障体系,构建工作长效机制。加大公益林生态补偿、林区道路等生态建设投入,将松材线虫病防治作为林长制工作的重要内容。《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条例》已经省人大批准,8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加快推进《黄山市林长制规定》地方立法。五是严格督考体系,确保目标任务落地。抓好例行督察,突出专项督察,进一步加快建立全市林长制考核评价体系,压紧压实工作职责,坚决做到“守林有责、守林担责、守林尽责”。推行林长制以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成员单位履职尽责,提升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吹响了新时代林业改革发展的号角。
二、造林绿化取得新成效,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加强
立足市情林情,将造林绿化与发展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快造林绿化步伐,进一步夯实全市生态基础。一是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围绕“提升、保护、传承、富民”四个方面开展创建工作,探索了一条“生态本底很好、文化底蕴很深、旅游人口很多”地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新路子。同时创建省级森林城市6个、省级森林城镇37个、省级森林村庄370个,建设森林长廊257公里。二是全面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36.79万亩,森林经营118.7万亩;完成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三线”绿化83.55公里,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三边”造林1.69万亩。三是扎实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完成人工造林3.69万亩、封山育林16.45万亩、森林抚育92万亩、退化林修复15.5万亩、建设省级森林抚育示范片25个,促进了林业从过去以扩大造林为主向以提质增效为主转变。四是探索开展“林业添景添彩”行动。选取歙县坡山、休宁祖源、祁门燕山等一批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特色山村、景点作为全市“旅游+林业”示范点,添加彩色树种,丰富森林景观,提高了旅游环境品位。
三、林改配套改革实现新突破,林业发展后劲不断激发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林业治理体系,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释放改革红利。一是加强林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市本级和各区县建立林权管理服务中心,集林业信息发布、政策技术咨询、木材运输办证、行政审批等为一体,并实现全市联网,方便群众办事。二是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以歙县、黄山区被列为首批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为契机,着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全市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41个,其中省级示范社31个,国家级示范社5个,经营规模42万亩,带动农户8.8万户,有力提升了林业组织化程度。三是做大做强做活江南林交所。坚持把做大做强做活江南林交所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深化改革和服务三农的有效抓手,出台《黄山市集体林权流转交易规则(试行)》,加快构建全省统一、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市县联网、服务高效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自成立以来,通过信息发布平台发布有效流转信息计320余条,累计完成林权交易197宗、成交金额20990万元,通过平台成交的林权流转平均溢价率达到8.24%。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实现林权流转139.62万亩,占全市集体林面积的13.1%。通过林权流转,盘活了森林资源资产,促进了林业规模经营。四是扩大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森林保险。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黄山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规范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评估工作的意见》,扎实推进银林合作。全市林权抵押贷款达4202宗,抵押面积115.24万亩,累计金额23.11亿元。政策性森林保险实现生态公益林应保全保,商品林愿保尽保,投保面积达1068万亩。五是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全市19个国有林场改革后整合为9个公益性事业林场和1个公益性企业林场,全面完成定性、定经费、定编、岗位设置、落实社会保障等工作,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有力保障了国有林场健康持续发展。
四、绿色经济迈出新步伐,林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按照“林业产业生态化、林业生态产业化”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木、竹、油茶、花卉苗木盆景、森林旅游、野生动植物及林下资源利用等六大产业,加快兴林富民步伐。一是推进“一竹四果”等特色基地建设。全市经济林面积发展到148.5万亩,其中油茶30.34万亩,香榧3.39万亩,山核桃13万亩,枇杷2.8万亩;竹林115万亩;苗木基地7.98万亩。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竹文化节,黄山区耿城镇、黟县宏村镇、徽州区杨村乡被评为首批省级香榧之乡。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导农民利用丰富林下资源,着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四大类林下经济,不断提高林地的使用率和产出率。黄山区、休宁县入选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歙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称号,2017年全市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20亿元。三是做大做强林业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等办法,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与质量,全市林业加工企业532家,市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达到94家,建立基地62.5万亩,带动农户15.2万户,祁门县建兴木竹有限公司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2017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291.5亿元。四是不断强化科技兴林。加快林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油茶、山核桃、香榧、枇杷优良品种丰产栽培及毛竹低产林改造等林业新科技、新技术,提高了林分质量和林地产出率。全市现有林木良种基地4个,面积3975亩;采种基地3个、2.5万亩;年种子生产能力达6.8万公斤,穗条产量60万根(条),苗木产量达到5500万株,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67%。市林科所开展林业科研和推广项目70余项,40多项科技成果获部、省、市(厅)级科技进步奖,取得油茶科技国家专利技术2项。五是深入推进林业精准扶贫。充分发挥林业扶贫的重要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本地特色和优势产业,新发展香榧、山核桃、油茶、毛竹等木本油料和特色经济林2万亩。在贫困村打造林业特色产业基地74个、面积2.58万亩,发展覆盆子3100多亩。各地将长防林、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新一轮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共有2638户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面积1.33万亩,补助资金245.3万元。实施选聘生态护林员脱贫,在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护、护林防火等生态保护用工中,优先聘用76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同时,鼓励和引导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林业大户与贫困户建立定向帮扶的联系机制,通过林地租赁、资产入股分红、长短期用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增加资产性和经营性收入。
五、资源保护呈现新气象,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巩固
一是资源林政管理不断加强。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行为。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与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535万亩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保护管理,确保了年森林资源消耗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采伐限额以内,而且林木采伐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1年度的1128262立方米,下降到2017年度的375849立方米,森林资源得以迅速恢复和增长。二是自然保护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自然保护区达到2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7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森林公园4处,省级森林公园4处,国家湿地公园2处),县级自然保护区60处,保护面积210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4.3%,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生态效益显著的自然保护体系。三是有害生物防治力度加大。全市主要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2.85‰以下。先后实施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和黄山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项目,加快环黄山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全力防控松材线虫病,维护了国宝黄山松的安全。四是森林防火平稳有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支持森林防火的浓厚氛围。摸排确定森林火灾风险防控点,落实包保责任,先后实施三期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武警森林部队进驻黄山,全市森林防火应急管理不断完善,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1‰以内,远远低于省政府0.5‰的控制目标。黄山风景区实现连续37年无火灾发生。五是生态文化大力弘扬。注重加强对徽州山林生态保护习俗、古村落水口林等特色生态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大力倡导和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低碳、绿色、环保”的自然生态理念,推动形成人人关注生态、全民参与护林的生动局面,成为“梦幻黄山、礼仪徽州”的重要内容和自觉行动。
回首往昔,黄山林业硕果满枝;放眼未来,黄山林业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市林业战线干部职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以全面建立林长制为总抓手,大力加强资源保护,着力深化林业改革,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努力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奋力开创新时代黄山林业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