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创新“林长制+司法”模式 守护楠木古树群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祁门县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抓手,积极创新“林长制+司法”协作机制,全面加强全县古树名木保护,确保绿色长存、古树长安。
联动揭牌基地、创新保护机制。3月13日,祁门县人民法院联合县林业局、芦溪乡政府,在碧桃村举行“楠木古树群保护基地”揭牌仪式。县法院、林业局及乡政府相关负责人共同为基地揭牌。该基地建设是深化林长制改革、探索“司法+行政”协同保护模式的重要实践,旨在通过法治手段筑牢古树名木生态屏障。
普法深植基层、护绿共润民心。法院干警联合林业部门开展普法宣传,通过发放资料、以案释法等方式,向村民普及《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及防火知识,重点讲解破坏古树的法律后果,并解答“祭祀燃放鞭炮是否违法”等群众关切问题,引导村民共同守护古树及祠堂安全。
多方长效协作、共护“绿色国宝”。以林长制为统领,凝聚法院、林业部门、乡镇及社会力量,持续深化楠木古树群保护。县法院将依托保护基地,聚焦生态司法需求,严惩破坏行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全力守护“绿色国宝”。
目前全县3826株古树、102个古树群已实现挂牌保护。其中,祁门南楠木古树群占地10余亩,拥有250余株国家二级保护楠木,其规模居安徽省首位,华东地区罕见,是践行林长制、守护生态文明的标志性资源。
(祁门县林业局 谢云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