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箬竹“野改家”成为林下经济新亮点

发布日期:2023-03-03 08:48信息来源:黄山市林业局 作者:市林业局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近日,走进祁门县祁红乡永胜村舍会山箬竹种植基地,只见山林间、小溪边,到处长满了青翠的箬叶,微风吹起,荡漾着一阵阵绿色的波浪,棕闾红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陈金盛正领着村民给箬竹修剪、松土、施肥。

祁门县野生箬竹资源很丰富,主要品种有阔叶箬竹、箬竹,湿润的空气和优质的水源,也孕育了绝佳品质的箬叶。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箬叶需求量不断增加,箬叶价格一路攀升。“去年新鲜箬叶的收购价每斤涨到4~5元,箬叶采摘时间长,从5月中下旬开始可以一直采到翌年3月份,其中6~9月份是采摘旺季。”棕闾红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陈金盛介绍说,“采摘箬叶多的村民一天能收入三四百元、少的也有一二百元,一季下来少则五六千元、多则上万元”。清香四溢的箬叶,或飘进千家万户,或漂洋过海销往国外,山里林间那一片片不起眼的箬叶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叶”。

箬叶不仅仅作为粽叶、斗笠和船篷衬垫、以及茶叶等物品包装,而且还是药品、食品、保健品的原材料。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词典》记载,箬叶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痛肿等功效;近代研究证明,箬叶提取物富含粽叶多糖、粽叶黄酮、有机锌、硒、碘、钙、镁、铁、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功能因子,是天然的功能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新原料。

市场需求高,收益有保障,更加激发了村民的采摘热情,箬叶山林野采供不应求,而且重采轻管不仅影响翌年产量,也会影响箬叶品质。棕闾红生态家庭农场利用当地适宜箬竹生长的环境优势,探索箬竹“野改家”种植,一方面通过对低产箬竹进行抚育改造扩园,一方面将品种优良、叶泽优质、采摘效益好的箬竹移栽到土质肥沃、地形较为平坦、便于管理采摘的地方,还从福建三明引进优良箬竹品种进行实验栽植。从2021年开始,棕闾红生态家庭农场陆续投入资金70余万元,在永胜村舍会山建立箬竹“野改家”种植基地320余亩,其中退耕还林地6亩,今年6月份就可以采摘,预计亩产箬叶可达1000~1200斤,每亩年收入超5000元。箬竹“野改家”种植,不仅可以提高箬叶产量和品质,增加采摘数量和收入;而且可以示范带动村民利用闲散土地种植箬竹,有助于实现规模化发展,为做大做强箬叶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箬叶离开大山的瞬间,就是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开始。”望着漫山遍野的箬叶,陈金盛的眼里也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下一步,我要扩大箬竹种植规模,除了继续开展低产箬竹抚育改造扩园,打算发动村民把低效退耕还林地利用起来,通过抚育间伐以后在林下种植箬竹,间伐下来的小径材和杂灌可以种香菇、木耳,不仅增加了村民眼前的收入,而且提高了退耕还林地的林分质量和综合效益;还计划在村里建一个加工厂,专门收购、加工、销售箬叶,让村民走上家门口就业、村里头挣钱的共同致富之路。”

据悉,祁门县2022年箬叶产量达750余吨,实现综合产值900多万元。探索推广箬竹“野改家”种植,是祁门县做活“山林”文章,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践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一个成功范例。

近年来,祁门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培育生态底色足、绿色优势强的产业,在“两山”实践创新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有力地促进资源增质、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不仅让绿水青山成了群众的“幸福靠山”,更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添上了鲜活的注解。

                                                          (祁门县 潘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