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林长制工作简报第20期(总第150期)黄山区、祁门县优秀做法和典型案例
编者按:近年来,黄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精神,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省级和市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新点建设,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改革创新实践成果。现将各地优秀做法、典型经验予以编发,供学习借鉴。
黄山区:林长制助力香榧产业高质量发展
黄山区是香榧自然分布区,香榧栽培历史悠久,但香榧产业发展一直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规模不大、总量不足”“投入不够、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二三产业滞后、产业链不完善”等亟待解决问题。近年来,黄山区各级林长认真谋划研究,编制实施了《黄山区香榧产业发展规划》,将“香榧果”纳入到全区“五个一”特色发展产业,同时将“黄山区巧明香榧产业一体化发展”纳入黄山区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创新点建设,通过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全区香榧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香榧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业链不断完善。
一是高位推动。近年来,区级总林长、林长带头深入调查研究,实地调研香榧种植和产业基地14次,召开香榧产业发展工作专题推进会8次,认真谋划引进香榧特色产业发展项目,高位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区香榧种植和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是项目带动。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有效发挥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松材线虫病采伐迹地更新、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等财政资金引领作用,推动香榧经营主体扩面提质增效。近三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1400万元,新造香榧林350亩,抚育香榧林27000亩次,保护古榧树群600亩。2024年7月30日,区政府与江西澳洋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签署黄山区香榧特色产业投资框架协议,项目总投资32150万元,致力于在黄山区投资建设国家级香榧产业生态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
三是科技驱动。坚持科技引领,加快香榧产业提档升级。新建黄山区榧树省级林草种质资源库1个,对榧树资源进行原地保存,与高校合作选育香榧良种2个,龙头企业巧明香榧获得开口香榧的加工方法发明专利,推动黄山巧明贡榧有限公司积极与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黄山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香榧丰产栽培、复合经营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茶树与香榧复合经营2000亩,全面推行香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2024年8月27日,黄山巧明贡榧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巧明被推选为安徽省香榧产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
四是产业联动。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香榧产业发展质效。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黄山巧明贡榧有限公司发展香榧产业园,帮助林农就地采摘加工香榧。加强品牌建设,支持区香榧产业协会创建“太平贡榧”公用品牌,建立以品牌为引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体系。利用新明乡樵山村千株香榧古树群和其悠久的香榧文化,打造古榧树群生态观光园,开发古榧树群景观、文化价值,连续4年举办樵山香榧文化旅游节,开展香榧文化体验活动,串连打造古榧树群生态观光园,吸引游客8000余人,产值240万元。樵山村实现香榧产业人均年增收4000元。
近年来,全区香榧林已发展到1.2万亩,年产干果达70万斤、产值6000万元。黄山巧明贡榧有限公司2018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为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2019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023年黄山区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评为全国香榧产业发展先进县。
祁门县:林长制推动全县林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祁门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以林长制为引领,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精准管护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盘活集体林地资源,推动全县林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8月,祁门县林业局获“全省推行林长制先进集体”称号。
林长引领,破解发展难题。充分发挥林长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建立职责明确、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全县设315名县、乡、村级林长。2024年,24名县级林长联系36名乡级林长、40名村级林长、20家林业经营主体、19个林业产业基地,定期巡林调研,协调解决林业重点难点问题3个。发布总林长令2次,召开全县、乡级林长专题会各1次,深化“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科学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大力推进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实施黄山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项目、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省级森林质量提升示范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2024年,扎实推进绿美江淮行动,创建绿美村庄4个、绿美乡镇1个,完成人工造林4000亩,封山育林28000亩、退化林修复23000亩、森林抚育60000亩。在推广杉木与檫木混交成果过程中,加大杉木与枫香、木荷等乡土树种混交试点,丰富营造林工程的模式。
精准管护,筑牢生态底线。严格林地、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完成《祁门县林地占补平衡补充林地储备库建设规划(2023-2027年)》编制,联合多部门开展“清风行动”,积极推进森林督查,上半年总计办结案件54起,共计收缴罚没款上缴国库172.9305万元。完成松材线虫病除治任务2170亩,累计清理除治枯(病)死松树0.3238万株,打孔注药保护健康松树4万株。建立森林防火网格化体系,474名护林员全区域巡护,重点部位29个林火视频实时监控,全面筑牢森林防火墙。
林下经济,促进融合发展。全力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省级创新点建设,围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旅游”四大产业,全县建成千亩以上林下产业基地4个,百亩以上基地26个,完成林下黄精、前胡等中药材种植2800余亩。深度挖掘新安医学传统健康养生文化,建设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中医养生保健基地;以祁红产业发展,加快带动祁红休闲观光、体验互动、认领定制的旅游生态茶庄园开发。逐步构建以森林康养小镇、祁红小镇、倒湖十八湾、大洪古道、168徒步探险、历口红茶主产区等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盘活资源,国有带动集体。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实施“百场带千村”行动,两个国有林场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出“国有+集体”场村合作模式。祁门县大洪岭国有林场联营集体林地造林达8600亩,近五年该林场主、间伐收益可观,带动当地村组林农增收300余万元。祁门县西武岭国有林场与周边村组联营造林8000余亩,2024年被国家林草局列为国有林场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