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林长制工作简报第17期(总第147期)徽州区、黄山区优秀做法和典型案例
编者按:近年来,黄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精神,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省级和市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新点建设,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改革创新实践成果。现将各地优秀做法、典型经验予以编发,供学习借鉴。
徽州区:提升区级林长履职能力助力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
谢裕大茶博园景区位于徽州区潜口镇,景区总占地约4000亩,其中2000亩为松树林地。自林长制实施以来,茶博园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林长制工作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绿色发展,不断加快生态空间保护,打造多元化、健康可持续的林业生态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压实责任,强化“管绿”机制。区级总林长多次率领林业专家团队深入茶博园,开展座谈和实地调研,提出“林水相依、林茶相融、科学推进、因地制宜”的指导意见。谢裕大公司在落实中做到“管、防、控”三位一体,“管”:组建16人的生态护林员队伍,对谢裕大茶博园进行网格化巡视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实现全天管理。“防”:与唐模、坤沙村防火巡逻队达成联防联动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制定防火措施,开展联合演练,确保在火灾等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提高整体灾害防控能力。“控”:通过定期巡查、监测和评估,动态掌握森林资源情况,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将发现的问题迅速向林业局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聚焦产业,落实“用绿”策略。茶博园依托区内林地成功定位为生态观光旅游基地,利用园区内现有2000亩松树林以及复合型生态茶园进行有机结合,引入经济林木、果树、观赏植物、花卉、观赏动物、功能性动植物等多种组合交互搭配,达到功能与观赏协调组合的效果。同时发展林下经济,根据所处条件,分为生产区、绿化区、隔离区、防护区、旅游休闲区,嵌入茶文化、茶科技等因素,最终实现环境生态化、生产良种化、操作设施化的综合型生态林业模式。
深化改革,激发“活绿”潜力。茶博园积极探索并实践“林长制”发展新模式,推动林业管理创新,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成功探索出“林地+名茶+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将徽州文化、徽茶文化深度融入现代农业观光和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形成了丰富的旅游产品和体验项目,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自景区开放以来,已提供了104个就业岗位,接待游客超过240万人次,带动了农特产品销售、餐饮收入、研学体验等综合收益近2亿元,2023年谢裕大茶博园被认定为“安徽省森林康养基地”。
黄山区:党建引领林长制 绘就林业发展新画卷
近年来,黄山区林业局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目标,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深耕“党旗引‘林’• 绿美太平”林业党建品牌,着力构建党建工作与主责主业深度融合的“党建+林长制”新格局,建设平安、健康、碳汇、金银、活力、文化“六大森林”,促进资源增质、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绘就了一幅黄山区林业发展新画卷。
(一)党建引领,各级林长齐抓共管。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林长制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区、乡、村三级林长工作体系,党组织负责同志都担任林长、都有目标责任,党政同责。目前,有区级林长17人、乡镇级林长163人、村级林长154人,全面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林长全覆盖“责任网”。二是做实林长履职八项举措,健全“五个一”服务平台和林长制工作督查、追究、考核、投入保障及“四单合一”林长督查工作提示、区级林长个性化提示等多项制度,落实林长制“一单一函一检查”工作制度,建立并完善“林长+”检察长、警长、河长、小林长、民间林长等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林长履职效能建设,常态化开展林长巡林督查,着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林业生态保护发展机制。
(二)党员示范,生态保护走深走实。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在林长制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林业发展关键岗位有党员干部带领、林业保护关键环节有党员干部坚守。率先在全省层面全面推行“数字松防”建设,实现普查监测、除治处置、注药保护“数字化、可视化、对应化、唯一化”闭环管理。强化森林火灾预防体系建设,建立“区、乡(镇)、村、护林员(普查员)”四级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顺利实现“零火情”工作目标。科学推进绿美江淮行动,全面完成中央、省、市下达的各项营造林任务,聚合社会各类力量,建设“工会林”、“青年林”、“巾帼林”等各类纪念林。2023年全区共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7次,直接参与人员1000余人,义务植树3.3万株。二是注重先进典型激励,学习“身边榜样”,以“全国最美森林医生”、省林业系统先进个人马洪林同志为身边典型,激励新时代林业人赓续林业精神、砥砺奋进,做青山绿水的守护者,当兢兢业业的林业人,为实现林业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三)党建聚智,林业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在营造林、科技推广、松材线虫防控等股室设立党员示范岗20个,通过党员林业技术专家深入乡村推广林业适用技术、开展林业政策法规宣传活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等活动开展助农服务,发挥先锋作用,展示党员风采,助推林长制落地见效。二是不断在巩固扩大“一枚果、一杆竹、一壶油”林业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基础上,全力发展林下中药材、森林旅游康养等绿色产业。同时以专项债项目为支撑,积极争取、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影响大、带动能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扶持壮大涉林龙头企业,带动全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积极探索“碳汇林”建设,推动二三产业融合联动。截至2023年,全区香榧、雷竹、油茶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达5万余亩,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6830亩,木竹加工企业发展至42家,森林旅游企业48家。2023年实现林业总产值92.94亿元。